站内搜索 :

走科学发展之路 创职业教育名校

作者:黄天伟     部门:教研中心     日期:2009-6-23 10:40:00     人气:5867    
 

走科学发展之路    创职业教育名校

——关于加快我校科学发展的若干思考

黄天伟

内容摘要:目前我校正处于磅礴的发展展期。特别在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作出关于开展职业教育攻坚战的重大部署后更是信心倍增,目前正向建设自治区示范学校这一目标努力。作为一所老校,有这样的一种追求信念是无可置疑的。但问题是如何实现这一关系学校长远打算或利益的重大问题上的抉择。笔者作为其中的一员,试在这方面的问题作一探讨,望引起决策者及全体同仁的思考。

关键词:学校发展  科学发展观  创职业教育名校

 

一、问题的提出

作为办学广西历史最悠久的学校,近年来,我校发展速度迅猛。学校教育教学、硬件建设、教学管理都得到长足发展,使我校跨上了建校以来的一个“事业顶峰”,取得丰硕成果:“全国文明单位”,“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无不记录着我们的辉煌。每年招生数在不断激增,办学条件在不断完善,办学规模在不断扩大,办学形式在不断创新,办学经验在不断丰富,办学成果在不断拓展,引起大家无比兴奋与自豪、自满与自得,迎来了一片欢声与笑语、鲜花与掌声。因为我们抓住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新机遇,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科学谋划,在成绩面前不骄,困难面前不气馁,努力创造条件,知难而上,发展自我,强化自我,从而创造了我校发展史上的奇迹。

是的,我校取得的成就是卓越而巨大的,令人鼓舞。但在鲜花与掌声面前如何保持清醒,认真思考不足,不因沾沾自喜或自我陶醉而误事。因为学校新一轮发展面临的困难将更为严峻,我们离打造职业学校强校的道路还很远。我们的发展并非到了“顶峰”,而是刚刚起步,挑战的帷幕刚刚拉开。每位教职员工特别是学校领导同志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全面实施职业教育攻坚的大好形势,利用自治区教育厅组织申报自治区示范职业学校的有利时机,狠抓薄弱,积极攻坚,再创佳绩,把学校创建成我区以至全国的职业教育名校而努力。

二、依照科学找不足  破解难题上层次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五”以来,在自治区农业厅的领导下,在自治区教育厅的指导帮助下,学校新一届领导班子按照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有关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把握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和规律,走出了一条中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学校办学条件不断完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形式不断丰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取得了巨大成就,是钦州市城区内惟一的一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并以卓越的精神文明建设成就蝉联 “全国文明单位”光荣称号,成为我区惟一连续两次获该殊荣的大中专院校。这是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并举的重大结果。

以“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和“全国文明单位”两个建设成就为标志,可以说明我校已具备良好的发展实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但绝不能说成是十全十美,无懈可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们应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找不足,才能使我们在破解难题方面上层次。为此,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职业教育名校的过程中,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以科学的态度求答案,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通过认真思考,笔者认为,目前制约我校发展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学设施问题。教学设施的匮乏老化落后,已经严重影响到学生实习和学生技能的培养。中等职业学校是培养技能型、实用型的劳动者,他们的技能情况如何很大程度影响学生毕业的就业甚至终身。笔者认为,中等职业学校是培养人才的质量应是以学生的实际技能为评价标准。时下经常听到这样的一句话:“高中教学看高考,职业教育看技能”,这话说到了点子上,可谓一针见血。而教学设施的匮乏老化落后正是成为严重影响学生实际技能提高的问题。笔者曾无数次向学生征求意见,他们无不谈及这一问题。说没什么可学,学不到东西。面对学生的渺茫,真的难以颜对,无法自容。

二是学校的基础建设与学校的发展不匹配的问题。“十五”以来,我校基础设施建设得到长足进展,新增校舍面积近6000平方米,一定程度上解决容量问题,为几年拓展办学规模提供了基础保障。但包括学生的食宿问题、实习场所问题等方面没能得到有效缓解。相当多的学生仍然住在改建过的简陋房舍而且拥挤,卫生条件极差,学生意见纷纷,表示极大的不满;一些实习场所同样十分简陋,临时改用的多。尤其是已成为自治区示范专业的实习工场,给人以一种“寒酸感”,令人感慨万千。落后的基础设施与学校的发展实在很不匹配。

三是造血功能低,办学“短足”问题。我校的校办产业在同类学校中赫赫有名。也是我校办学的一个特色、亮点,可谓名声在外。但为学校提供经济支持方面近10来几乎为零。自我安慰是解决了人员工资,减轻了学校负担。殊不知,我们却忘记了校办产业的定位:为教学服务,为学生实践教学提供现场;创造效益,为学校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由于办学没有较多的经费渠道来源,单纯的依靠财政收入,显得“短足”。由于校办产业没有给学校带来回报,从而导致教职工对校办产业产生误解甚至不满。

四是缺乏“名师效应”,没能造就响当当的“领军人”问题。建设“名牌学校、名牌专业、名牌教师”一直来是我们努力的目标。现在,可以说名牌学校、名牌专业两个愿望已经达到。种植、畜牧兽医和电子与信息技术3个专业已成为自治区示范专业。我们期望的名牌教师何时才能达到?大家在拭目以待。其实我校教师在整体素质上看是好的,尤其是敬业精神好、奉献精神好、团队精神好。但由于忽略了教师的创造性(难道是奖励机制不够健全导致自身能力方面的发挥?)。也许不是。学校每年都在开展教育教学论文评选,教师在各级报刊发表的论文不少,真的我们的教师只会纸上谈兵?

五是学生流失率高的问题。学生流流失严重问题是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但我校也许在这方面会突出的多。每年新生入学时过千,开学典礼是黑压压的一大片,而到毕业典礼时却变了个样,不到礼堂的一半。笔者没观摩过其他学校的开学或毕业典礼,不知是否象我们这样的状况?

三、关于解决制约我校科学发展问题的若干思考

上述制约我校发展急待解决的几个问题,实际上,我校也正在积极解决这几方面的问题,采取了很多相关的措施,并取得积极成效。比如在基础建设及后勤保障上,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及资金。仅2008年就为学校争取到中央预算建设综合实验楼300万元、教学设备购置费150万元,学生食堂建设230万元。相信这些项目建成后,学校的办学条件将得到较好改善;再如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加大教师培训工作力度,近年来先后选派种植、模具、机械、计算机等专业的教师10多人前往德国、美国、新加坡等国家进修和培训。参加国家级、自治区级培训的教师30多人;另外在加大校办产业正酝酿新一轮发展,特别是副食品生产基地选择了在钦南区久隆镇建设高明新猪场,可以预见,副食品生产基地今后将会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在招生就业工作上,多方联系,联合办学,使招生就业工作形成了良性发展。虽然目前因国际金融风暴的影响、国内外经济普遍萎靡状况,给学生就业造成一定困难,但学校就业部门想方设法,加大力度,另辟渠道,与多家企业联手,实现毕业即就业的目标,从而使学生欢喜、家长高兴。所有这些都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和学校积极筹划分不开的。

对存在的不足需要积极解决,认真应对,以争取得到更好更快发展,这才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才是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办学思想。针对制约我校发展的突出问题,笔者提出“引进一个体系”、“突出两条主线”、“抓好三个重点”、“强调四个建设”、“完善五大功能”的工作思考。

引进一个体系。即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规范教学管理。在人们的印象中,似乎ISO-9000与教育没有什么关系,它只是企业产品质量管理的一个国际标准。但是实际上,由于现代社会,已经把教育业定位为现代服务业。既然是服务业,自然有服务质量好坏的问题,在教育业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所谓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它是国际标准化组织耗时10年制订出来的全世界唯一一套关于质量管理的国际标准。学校教育质量的评价,是一个全面的综合的系统工程,只有ISO-9000这样的质量管理体系,才有可能对它进行正确的评价。在我国,中职学校目前的处境都不太乐观,因此很多中职学校根本没有考虑过引入ISO-9000的问题。但是尽早引入ISO-9000无疑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帮助。我们学校作为全区农业中专教育教学改革的排头兵,为此笔者建议,在这方面我们能否先行一步呢?更何况还可以起到宣传学校的作用?当然学校引入ISO-9000,不应该仅仅是为了宣传,而是真正为了提高教育品质。为学校走科学发展之路,创职业教育名校创造条件。

突出两条主线。一是招生主线。生源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前提,是“生命线”。搞好招生工作是学校的头等大事。面对新的形式和严峻的考验,我们要坚持行之有效的“全面动员,全员招生,全方位宣传”的有效做法。时下全区上下积极贯彻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全面实施职业教育攻坚的战略决策,特别是国家出台农村家庭困难学生和报读农类专业的学生实行免费就读后,将给我们招生带来更多空间,抓机遇应是上策。招生工作再创新业绩正是大好时机。二是就业主线。出口决定入口。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实现学校良性循环、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笔者认为,毕业生就业工作应坚持两个“远近”结合:一个是就近就业与向区外拓展就业“近地”与“远地”结合,以就近就业为主。因为我校地处广西北部湾腹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后需要大量人才,将给学生就业带来了更多渠道。我们应捷足先登,抢占机遇,与所在地的企业联手,实行校企联合办学,以抓就业促招生;另一个是就业“近期”与“远期”结合,未雨绸缪。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考虑,正确分析判断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合理设置专业,使学生培养工作充满生命力。

抓好三个重点。一是抓好最大限度地减少学生流失率这一重点。造成学生流失的原因很多。有学生自身素质较差,厌学而自动弃学的;有对职业教育不甚了解而放弃继续就读的。他们认为,中等职业教育是低“普高”一等的“次等教育”。明显感觉矮人半截,得不到社会应有的认可与尊重。笔者曾与学生及一些学生家长交流,得知在他们眼里,选择读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情况下只是类似“亡羊补牢”的事后补救措施,实属中考落榜后无奈的选择。言语中充满着对未来的迷茫和对中等职业教育的不信任。但更多的应从学校方面找原因。学校可提供学生的学习及成长条件,包括教学实习条件、住宿条件和活动条件,也包括师资能力。应该认真想一想,扪心自问:我们的学校,我们的教师为学生的明天能给予些什么?过于强调、责怪学生或社会,公平吗?二是抓好学生职业化教育,提高社会适应能力这一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应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有较强的接受能力、正确的思维方式和新环境的适应能力等,这些都是众所周知的。时下学校存在着“招生难、教学难、管理难、就业难”等问题,其中的根本原因,是学校仍然没有走出原有的教学和管理模式。笔者认为,职业学校的最大特点或特定条件在于突出其职业性。职业化即职场化,我们的学生了解职场吗?熟悉职场吗?适应职场吗?笔者经常与学生谈起这些问题,他们表现出来的是一种迷惘。他们毕竟还是没曾涉世的孩子。在此,笔者提出抓好“职业化教育”这一不成熟的概念,即多给他们适应的机会,为学生提供真刀真枪的技能练习场所,或可推行“技能班级”、“综合素质班级”、“培训班级”,开设“职业辅助技能”课程等,努力抓学生的职业辅助技能培养,从而缩短学习与实践的距离。三是抓好实习实训设备设施完善这一重点。我们经常对外宣称,学校教学资源丰富,实习场地充足。这一点没有错。因为我们有副食品生产基地、农业技术开发服务公司、实习农场、畜牧场这些祖宗留下的“硬头货”;有经过改建、维修的电子实验楼、汽摩实训场等校内实验实训室。其中种植专业实训基地是自治区级示范实训基地。但每当走进实验室、实训室,确实使人不安。室内的设备设施实在能拿的出手的屈指可数,寥寥无几。大都是破旧不堪,令人心寒,不敢恭维。在科技进步、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各种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层出不穷;企业经营管理也日渐提高,技术与经济、科技与管理等学科日渐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相互交叉和融入的今天,该是我们认真考虑、积极应对的时候了。

强调四个建设。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硬件,是办好学校的物质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校在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作了大量努力并取得巨大成就,这是众目共睹、令人鼓舞的。但仍然使人兴奋不起来。笔者比较崇尚艰苦奋斗,但对比其他兄弟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的一日千里(日新月异?)却惭愧有余。笔者也深感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实在不易。特别是在目前情况下,学校方方面面都需要花钱。杯水车薪,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我们必须多想办法,多渠道筹集资金,特别是应抓住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全面实施职业教育攻坚的大好时机,争取更多的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真正改善办学条件。二是教师队伍的建设。我校现在的专业越设越多,课程也越来越杂,应该说,这是顺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但是相应的师资力量却没有跟上。笔者作为教师之一,承认自己的能力是有限的,对很多东西其实都是一知半解,特别是上到新课程的时候,甚至是在边自学边教。而其他大部分的老师,我相信也是这样的。也就是说老师本身懂得有限,学校开设的课程也有限,所能教给学生的东西也就更加有限了。俗话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老师首先要有一桶水”。职业教育要求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掌握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职业技能,并且有一定的职业应变能力。这就要求职业学校的老师,即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要掌握相对先进的实践技能。教师实践技能的获得,虽然可以通过培训,但是无论是培训还是实习,对于学校来说,在人员、时间、资金、学习地点等等方面都会有极大的不便,不利于教师获得真正较为先进的实践技能。为此,笔者建议,在我校教学资源丰富,实习场地充足的有利条件下,是否可以将学校的实训基地真正产业化,与市场并轨。因为这样一来,我们的教学、我们的生产技术才不会与市场脱节。老师和学生技能的训练,才会有一个真刀真枪的练习场所。先进生产技术的获得,不仅可以使学校产业实体获得强大的竞争力,也有利于教师和学生掌握先进的实践技能。造就出众多响当当的“领军人”。三是专业建设。我校专业建设近年来取得巨大成效。目前拥有5个大类25个专业。建成了种植、畜牧兽医和电子与信息技术3个自治区示范专业。特别是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成为自治区示范专业则是我校走向农工结合的重要标志。但不知学校领导层是否考虑过现在这种专业设置的弊端?它带来严重的教学资源浪费。笔者是“杂牌”教师,曾多次充当带“研究生”角色。不是么,最少时一个专业仅有3个学生。教师烦心教学,学生无心向学。此时此境,简直是在互相折磨。当然,从招生方面来说,笔者并不反对。但可否集中精力抓几个重点专业,创建名牌专业,以吸引学生就读?例如,目前我校的汽车维修与运用专业、机电专业既有一定的办学条件和实力,社会对受过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技能工、技术工和熟练工的需求将不断增大。在近年内应力争将它们打造成自治区示范专业、特色专业?对于就读专业人数较少的是否不再开设?或推行“大专业,小方向”?四是课程建设。目前学校大多仍然沿袭老“三段式”的教学模式,即先开文化基础课,再开专业基础课,最后开专业课。这种方式对于文化基础好的同学来说问题应该不大。但是,现在的学生在文化基础方面是不太好的,也没有多大兴趣,先开文化基础课实际上等于抓住学生的短处来教学。在这种情况下,就算想学的学生学起文化课来也非常吃力,更何况一部分学生根本就不太想学呢。硬性的开设这些文化课,学生虽然可能迫于学校的校规校距来上课,但是如果跟不上进度,久而久之便会越学越无趣,最终干脆不学。不想学了,那么干什么呢,自然各种违纪行为也就一一而来了,直接导致教学和管理双难的局面。要知道,这也是导致学生流失的重要原因哪。为此,笔者建议学校应在课程设置方面必须加大改革力度。

完善五大功能。一是文化功能。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历经多年逐步形成的一种思想、一种理念、一种厚实的内涵。我校作为全国文明单位,荣耀来之不易,倍加珍惜。应通过规范管理、特色教育、良好环境、前瞻理念、和谐共事逐步形成具有一定内涵的校园文化。二是服务功能。树立为师生办好事、办事实的观念。在学校中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风尚。加强部门之间的配合与合作,强化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三育人”机制。三是管理功能。在这方面,笔者主要想从教师激励功能来说。即激励教师的自我更新。学校时常强调出“名师”,并形成了良好的奖励制度,培养了一批“骨干教师”。但离“名师”的称号似乎很远。何为“名师”?笔者认为,所谓“名师”,起码在学校范围内,他应该站在专业学科的前沿,在教学上有一套相对较为先进的方法,成绩比较出色。必须紧跟职业市场的要求,不断的自我更新知识,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联系,也就是说要比其他老师付出更多的艰辛和时间。但果真如此吗?我看未必。学校每学期教学质量评估获优秀等次的不一定是最棒的。因为实行多年了,不少教师学会了“投机取巧”。老师们的心态也就平平稳稳,只要能够应付教学,就不愿意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求知和探讨,慢慢的大家的业务知识和教学能力都流于一般甚至于达到不能应付教学的水平。因此,学校必须确实建立一个重奖优秀教师的制度,它应该能够激励起大部分教师自我更新和提高的愿望。四是造血功能。加大校办产业的工作力度,提高经济效益,为学校建设提供一定的经济支持。五是辐射功能。职业教育具有服务社会的义务和责任,我们要努力挖掘自身潜力,发挥自身优势,拓展自身功能,面向社会、面向农村、面向厂企,搞好各个专业的中、长、短期培训、鉴定工作。

四、结束语。综上所述,建设名牌化学校,是每一所中职学校努力的目标。作为职业学校,要更快更好的发展,就要多角度,多层次协调发展,我们相信,通过我们的细致谋划,将工作科学化,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教育规律,我们学校必然能得到长足进步,成为职业教育名校、强校的路将不会遥远。

   

 

参考文献:

1.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努力开创职业教育工作新局面  陈至立

2.中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状况分析  郝新生、任昌荣

3.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周济,200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