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滩踩踏事故再次给我们敲醒了安全警钟,前车之覆后车之鉴,认识拥挤踩踏的危害性,切实防范踩踏事故,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意识到危险时,奔跑、逃生是人类的本能,很多人可能因为恐惧导致“慌不择路”,此时容易出现踩踏。“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凡事要三思而后行”,究竟哪些情况可能导致踩踏?如何防范并在拥挤踩踏事故发生时自救呢?应急专家、救援队队员一一为您支招,手把手教你在踩踏事件中保命的保护动作。
1. 哪些场所容易发生踩踏事件?
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士林说,特大型城市人口多、活动密集,出现突发事件的频率相对比较高。在空间有限、人群相对集中的场所,例如体育场馆、影院、酒吧,以及狭窄拥挤的街道、楼梯、桥梁、地铁站等地方,遇有突发情况,就容易发生踩踏事件,国内外都有过不少惨痛的教训。
2. 可能导致踩踏的原因是什么?
专家介绍,可能导致踩踏事故的原因主要有四种:一是人群较为集中时,前面有人摔倒,后面人未留意,没有止步;二是人群受到惊吓,产生恐慌,如听到爆炸声、枪声,出现惊慌失措的失控局面,在无组织无目的的逃生中,相互拥挤踩踏;三是人群因过于激动(如兴奋、愤怒等)而出现骚乱,易发生踩踏;四是因好奇心驱使,专门找人多拥挤去探看究竟,造成不必要的人员集中而踩踏。在这样拥挤行进的队伍中,如果前面有人摔倒,人群就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连锁倒地,发生拥挤踩踏现象。
3. 如何“预测”踩踏危险?
●人群非常拥挤的时候,人流速度会非常缓慢,发生踩踏最明显的标志是,人流速度突然发生了变化,并发生了方向转变,这时候可能发生了逆行和摔倒、绊倒等情况。
●踩踏发生后,一般身高的人不可能看到前方或后方的情况,但是会突然感觉“被推了一下”,这个时候要特别警觉,踩踏已经发生。
4. 预防踩踏应该怎样行动?
●不管何时,要去人流密集的地方,事前都要尽可能多观察周围,记住出口的位置和方便撤离的方向。
●到了人多的场所一定要注意,最好不要跟着拥挤的人流去凑热闹。人多时,尽量不在楼梯或狭窄通道嬉戏打闹,不随意起哄或尖叫,防止紧张气氛传递。
●远离一切可能伤害到自己的危险物品,比如玻璃、利器、滚烫的液体等。
●听从现场管理人员的指挥调度,配合指挥人员缓解拥挤。
5. 踩踏发生后该怎么办?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胡善良说,在踩踏事故发生后,应注意“黄金三步”:一是后面的人一旦发现事情,一定要第一时间大声呼喊,尽快让后面的人群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如果此时带有孩子,就应尽快把孩子抱起来;二是发觉拥挤的人群向着自己行走的方向拥来时,应该马上避到一旁,但是不要奔跑,以免摔倒;三是如果路边有商店、咖啡馆等可以暂时躲避的地方,应迅速进入避开人流,但尽量不要逆着人流前进。也有专家提醒,踩踏发生后千万不要推挤。
自救要点
被卷入人群时 不要捡掉落的东西
当身不由已混入乱人群中时,尽量双脚站稳,抓住身边一件牢固物体(栏杆、柱子、大树),但要远离店铺和柜台的玻璃窗。
即便鞋子和贵重物品被挤掉,也不要弯腰或低头寻找,这些动作都会使自己非常容易被推倒。
在拥挤的人群中前进时,首选的姿势就是:胳膊在胸部形成一个三角形,给肺部呼吸留出一个空间,大部分被踩踏者都是由于窒息而死,长时间挤压胸部也会出现呕吐,甚至吐血。
摔倒后顺势侧躺 保护好头和胸
在人群中摔倒,设法使身体蜷成球状,双手紧扣置于颈后,保护好头、颈、胸、腹部。顺势侧躺在地,可避免脊椎、脑部受到踩踏,这样还能形成一定空间保证呼吸。
外围人员要迅速离开现场,不要围观,更不要拍照。围观阻碍救援,也可能成为第二波受害者。
一旦发生踩踏事件,外围的人应立即报警,并帮助疏导人群,而在踩踏中心区域附近站立的人,立即手挽手筑成人墙圈,将倒下的人保护起来,并防止有人叠人的现象。另外,在医务人员到达现场前,也应尽量抓紧时间自救。救治中,应遵循先救重伤者、老人、儿童及妇女的原则。判断伤势的依据有:神志不清、呼之不应者伤势较重;脉搏急促而乏力者伤势较重;血压下降、瞳孔放大者伤势较重;有明显外伤,血流不止者伤势较重。当发现伤者呼吸、心跳停止时,要赶快做人工呼吸,辅之以胸外按压。
这两点也要记住
开车切忌穿越拥挤人群
●切忌驾车穿越人群,尤其是群众情绪愤怒、激动时。因为如果人群发动袭击,打破窗门,翻转汽车,自己可能受重伤。
●倘若自己的汽车正与人群同一方向前进,不要停车观看,应马上转入小路、倒车或掉头,迅速驶离现场。
●倘若根本无法冲出重围,应将车停好,锁好车门,然后离开,躲入小巷、商店或民居。如果来不及找停车处,也要立刻停车,锁好车门,静静地留在车内,直至人群拥过。
学生集中上下楼不要抢行
学校踩踏事故多在下晚自习、下课、出操、就餐和集会时,多发生在教学楼、实验楼、学生宿舍楼、食堂等楼层之间的楼梯拐角处。学生集中上下楼时不要急于抢行。在楼梯通道内,不抢行、不起哄、不打闹、不故意怪叫制造紧张气氛。
综合《现代快报》、新华社、《法制晚报》等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