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提高中职《水化学》教学效果的途径
摘要:中职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知识水平,特别是化学知识水平普遍偏低,需要教师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本文主要从教材处理、兴趣培养、实践教学、文化渗透等多个方面提高《水化学》教学水平和效果,进行了针对性的探讨。
关键词:水化学 教学效果 途径
中职学校的《水化学》是水产养殖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作为一门对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的实验性学科,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的提高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还会影响到学生的专业素质以及就业能力。为此,本人对《水化学》的教学进行了一些尝试,以探讨提高《水化学》教学水平和效果的途径。
一、教材处理要删繁就简,略轻详重,做到因材施教
我校水产养殖专业《水化学》使用的教材是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农业部规划教材《水化学》(孙晓红主编),共16章,分水化学和水质分析化学两篇,教学时数64学时。上过这门课程的多位老师都反映的一个问题,就是“量少时多”,即需要教学的内容少,而课时太多,个别老师认为有20学时就够了。这与我校化学实验教学设备严重不足,无法全部完成第二篇水质分析化学的16个实验教学有关,但更主要的原因是教师的实践能力较弱,缺乏创新和研究精神,缺少对教材处理的能力,没有整体观。
解决《水化学》教学实践中“量少时多”的问题,必须要有整体观。针对《水化学》教材,从宏观的角度来看,从第1章到第11章应有整体的教学设计思路;从微观角度来看,每个章节应当有整体教学设计思路,每个内容的教学设计思路要契合教学目标。具体来说,就是要从整体的角度出发,进行增删取舍,整合侧重,因材施教。教师在处理教材时,要考虑三个方面因素:一是适应学生化学基础知识水平,二是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三是充分考虑水化学的实用性,联系现实生活和专业学科的知识。
例如,第2章天然水中的二氧化碳体系、第6章天然水中生物营养元素和第7章天然水中的有机物,都有一些涉及物质转化的复杂化学方程式,以学生现有的化学知识水平,根本无法理解这些化学方程式,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删繁就简,适应学生化学基础知识水平。如有机物的矿质化作用可以这样表示:
这样的式子,学生会一目了然,很容易理解和掌握。
再如,第9章天然水体污染概况,对农业污染方面的内容只提及了农药污染,这显然是教学内容不足,知识面太窄,不适应专业学科对化学基础知识的要求。因为,农业污染目前已经成为水体污染的第一大污染源。为了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农业污染知识,在教学中应该增加化肥污染、禽畜养殖和水产养殖中药物、饲料、排泄物污染等农业污染的相关知识。
又如,第2篇水质分析化学的16个化学实验,以我校现有的化学实验设备根本无法全部开出这些实验课。在教学中,也没有必要按教材的要求全部开出这些实验课,教材中的实验内容已不适应水产养殖的实际需要了,可以删除大部分的实验。但是,学生的化学实践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是不能缺少的,我们有必要增加目前在水产养殖实践中水质分析化学常用的水质快速测定方法(如试纸比色法),这些方法简单实用,切合生产实际,学生很容易掌握和应用。
二、改变教学理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职学生的厌学、怕学情绪比较严重,而且他们的化学学习基础较差,有的甚至连H2O、CO2等最基本的化学式都不能正确书写,更谈不上其他化学内容的学习。所以课堂上无论教师讲得如何精彩、如何详尽,结果只有一个,多数学生仍然听不懂、听不明、考试成绩很不理想,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应改变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加强引导,鼓励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上的互动,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更加生动,从而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总之,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的角度出发来加强教学。
例如,在学习水质富营养化和赤潮的概念时,让一个来自海边、家里有海水养殖生产的同学讲述自己的目睹的赤潮现象,使学生对赤潮现象有了一个感性认识,然后再分析讲解赤潮的原因——水质的富营养化,并布置课后作业,上网查询近2年来国际国内发生的大规模赤潮现象,以加深学生对赤潮现象的认识。
再如,学生都知道海水又苦又咸,也知道苦咸味是由于海水中含有氯化钠、氯化镁等物质,但大多都没有体验过它的味道,在讲解海水水质的一般特点时,让同学们尝试海水的味道,他们对海水苦咸性质的认识就会更加深刻。
三、强化课堂教学的生活性
化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无处不存在化学,各种熟悉的生活场景中蕴涵着大量的化学知识。化学教学的生活性,就是要把抽象的化学知识形象化,在学习中渗透生活知识,在生活中感悟化学知识,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知识是一种生活的需要。教学实践证明, 把生活中亲身经历的生活经验事实与教学内容相联系,将生活中对未知事物的求知兴趣融于教学,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会提高,互动水平会提升,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会增强。更重要的是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到所学知识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巩固学习内容,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例如,在天然水的微量元素的教学中,如果只就微量元素的概念等知识性教学,学生也就只能得到纸上谈兵的认识——天然水中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含量很低,其中有些是生物必须的营养元素,但是对微量元素的一些重要作用却没有正确的认识。我们可以结合生活中常见的矿泉水去讲解水中的微量元素,用“巴马矿泉水8元一瓶,而普通矿泉水1.5元一瓶”讲解微量元素硒的作用,用“大脖子”病(甲亢)讲解碘的作用。这样,学生就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微量元素的相关知识。
再如,第9章天然水体污染概况的教学中,每个教学单元都可以引用一些重大的水污染事件开展教学。案例一,重金属污染:2012年1月广西龙江河宜州市怀远镇河段水质出现异常,河池市环保局在调查中发现龙江河拉浪电站坝首前200米处,镉含量超《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约80倍。因担心饮用水源遭到污染,处于下游的柳州市市民出现恐慌性屯水购水,超市内瓶装水被市民抢购。案例二,核污染:2011 年3 月中旬,日本因9级大地震发生核泄漏事故,我国不少地区的民众疯狂抢购加碘食盐以防辐射,致使许多地方大超市的盐竟然脱销,闹出“日本核泄漏,中国盐如玉”的笑话。
又如,“气提及浮选作用”是一个非常枯燥的概念,如果只从字面上解释,学生很难理解,但是用“煮肉汤”的过程去解释气提及浮选作用,学生就很容易理解。
四、重视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通过实验能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从而加强对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实验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因此,在课堂上要重视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进而达到教学目的。
水化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实验的设置不能死扣教材,要适应专业课程的需要,做到简单、实用、易操作。如教材中氨氮、硝氮、溶解氧、pH值、硬度等水质测定实验都采用传统的方法,实验条件要求高,且费时费力,学校的实验设备无法满足实验的要求。我们可以采用目前在水产养殖生产实际中普遍应用的水质快速测定方法,这套方法简单、实用、易操作,学生很容易掌握。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了解水质快速测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然后以本班实验鱼塘的水样作为实验材料,设计并实施实验方案,完成实验后,写出实验报告,对鱼塘的水质作出评价。通过这个实验方案的探究,不仅可以巩固学生的知识结构,而且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渗透文化教育,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我国,学生的人文素质成为这个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许多学者还专门对其进行了研究,提出许多不同的观点,其中最为根本的一条有效途径就是在教学中渗透文化教育,引导学生正确思考,开阔学生视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积极投身于社会建设当中。
水化学的整个教学过程都可以渗透文化教育,在教学中要发挥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素材,潜移默化,进行人文精神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例如,水化学的教学内容中,包含相当多的与水资源环境有关内容,可以结合水的污染和防治,水与人类的关系等内容的讲授,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又如,在“我国海区的水化学特征”的教学过程中,结合东海和南海的水化学特征等内容的讲授,说明南海诸岛海域和钓鱼岛海域具有丰富的渔业资源,自古以来就是我国渔民进行渔业生产的传统鱼场,是我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从而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诸如此类,只要我们教师做教育的有心人,就一定能在教学中找到人文教精神教育的材料和契机,这无疑对学生的品德修养提高起着积极的作用。
六、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上的大量信息可以为水化学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这些资源互动性强、更新快,它不仅可以充实课堂内容,还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加课堂的实践性与趣味性。我们可以针对网络的特点,将网络资源与教学内容结合,灵活地应用各种教学资源开展自主的学习活动,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更充分的发挥,使教学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扩展,从而完成教学目标。例如,“高温水舌”的教学,无论教师在课堂上如何讲解,学生都很难理解,但是,让学生在互联网上查询、浏览图文并茂的网页和观看相关的网络视频,就很容易理解和掌握“高温水舌”发生的原因、特点和作用等获得相关的知识。又如,网上查询重大水体污染事件,可以使第9章天然水体污染的教学更加深入;网上查询水质快速测定方法,可以使学生了解简单实用的水质快速测定新方法、新技术。
总而言之,提高水化学教学水平和效果,需要从实际出发,将课程与学生有机结合起来,采用丰富的教学形式,充实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重视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且渗透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而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张健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着力提高教学质量 中学化学教
学参考,2011,(6).